

青春期是学生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重要转折时期,此时的心理健康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、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、树立理想信念和生活目标都至关重要。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,从主班老师到心理老师,利用各种形式、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。

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、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。在这一阶段,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,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,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,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。为了及时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,提高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意识,有效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,培育学生自尊自信、理性平和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。学校会定期发布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小知识,从“心”出发,呵护孩子成长。

心理亚健康的表现
01心理疲劳
心理疲劳主要表现为经过紧张的压力后,感到心慌、心绪不宁。
02一般性焦虑
表现为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、忧心忡忡。
03一般性抑郁
表现为遭受心理挫折后,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,无精打采,疲乏无力,情绪消沉,有一种悲观厌世的感觉。
04自我关注
只关注自己,自己的心理问题如何才能解决,自己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...对此感到困惑,但又找不到答案,因而感到非常痛苦。
05心理固着
心理固着指个体在长时期内为某种想法困扰,不知如何处理,又无法排解的心理现象。

孩子们应该怎么做?
01呼吸放松法
吸气,缓慢并深深地吸气约4秒钟使空气充满胸部。呼吸应均匀、舒适而有节奏;抑制呼吸,把空气吸入后稍加停顿;呼气,要自然而然地、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。注意放松的节拍和速度。注意放松的节拍和速度。
02思维转换法
没有最糟糕的事情,只有最糟糕的看法,只要改变糟糕的看法,就能改变糟糕的应对方式,从而取得乐观的结果。在面对压力出现焦虑时,要学会时刻提醒自己,把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化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来。心情自然会豁然开朗。
03能量发泄法
不良情绪是一种负能量,不能适当地输泄容易影响身心健康。所以,在不良情绪困扰我们的时候,在适当的时机,该哭时应该大哭一场,心烦时可以找好朋友倾诉和吐槽;情绪低落时,可以唱唱欢快的歌。通过家校合作,齐心协力,我们一起关注孩子性格、情绪、意志、品格、兴趣爱好的培养,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,引导孩子们播种好习惯,收获好性格,享受好人生!
04音乐调节法
医学表明:多听音乐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,解除肌肉紧张,消除疲劳,改善注意力,增强记忆力、消除抑郁、焦虑、紧张等不良情绪。

家校共育的路很长,让我们携起手来,借助彼此之力共同点亮孩子的心灯,照亮他们未来的漫漫长路。